查看原文
其他

重师“三下乡”(七)|青春正当时,志愿伴我行

参加“三下乡”的 重师青年 2023-09-0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重师学子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践行青年使命,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深入乡村振兴基层一线

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新路径

——创新创业学院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


近日,创新创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在指导老师逯璐的带领下,来到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枇杷之乡,田美古楼。跟随古楼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彭俊的讲解,实践团成员走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从枇杷园的联动避雨大棚等各类智能设备到旧品种的嫁接改造与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古楼镇枇杷产业的发展经验。

积分超市,净洁古楼。在古楼镇平安建设办主任邹昌文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摇金村党群服务中心。邹昌文主任从乡村振兴的组织振兴层面介绍摇金村的乡村治理工作成效,并重点介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亮点举措——“积分超市”。通过构建可量化、可操作、有成效的常态化评价机制,小举措撬动大事情,“积分超市”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枇杷工厂,宜业古楼。实践团成员跟随合川区乡村振兴驻古楼镇工作队队员李先亮、张钧走进合川区福可吉农产品有限公司。李先亮介绍到,古楼镇抓住枇杷这一产业支柱,通过打造现代化车间,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对枇杷叶、枇杷花和枇杷果实进行深加工,延伸出枇杷酒、枇杷膏等多种农副产品,推动枇杷产品生产迈向高效、增产、绿色的道路,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为留住当地年轻劳动力提供了解决思路。

党群服务,便民古楼。团队成员一行在古楼镇山林村党群办主任向川的带领下参观山林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参观枇杷文化展示厅,团队成员从枇杷产品透视古楼镇枇杷产业发展的缩影,实地了解乡村振兴工作中党群工作的开展情况。



清风拂面

“廉”润童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气如磐,清风倡廉”理论宣讲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廉洁理论宣传教育,帮助儿童扣好崇廉尚洁的“第一颗扣子”,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气如磐,清风倡廉”理论宣讲团前往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崇贤社区开展“三下乡”廉洁理论宣讲实践活动。

“投我一票,我就请你喝奶茶!”宣讲团成员倾情上演一出《小胖拿钱买班长》的情景剧。成员们模拟小学生竞选班委的场景,演绎意图用零食贿赂同学的小胖在经历一次失败的竞选后,改过自新,重拾磊落品格的故事。表演过程中,在场小朋友沉浸式观“影”,心系剧情发展,时而对小胖行贿嗤之以鼻,时而又为其改过自新而欢呼喝彩,参与热情高涨。同时,主讲人从廉与腐的形象化理解、儿童如何践廉等方面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儿童带来一场生动的廉洁小讲堂。用艺术化的“廉”和“腐”字,形象比喻腐败之人落入监狱,告诫儿童“不可趋腐、凡腐必抓”的道理。

此次廉洁理论宣讲活动,借日常生活情境敲响儿童心中的警钟,引导儿童初步认知廉洁,抵制贿赂行为,有利于培养儿童学廉、思廉、崇廉、敬廉的自觉意识,帮助小朋友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热心为民

一心为公

——历史与社会学院

“史韵”基层治理团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文化,历史与社会学院暑期三下乡“史韵”基层治理团赴綦江区文龙街道金钗村,专访72岁离任老干部林德华,深挖五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不辞辛劳冲一线。在村支书、村主任任职期间,林德华促成多项增进人民福祉,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事。2000年前,金钗村和附近绝大多数村子还未通电,林德华不辞辛劳,在村委会、县委、供电所三点之间来回往返,带领着金钗村凭着双腿跑来了电线,跑出了他们的“电气时代”。

谦虚低调埋头干。“我那些年工作也没干什么事,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我只是做了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林德华总是谦虚接受他人的夸奖,然后又转头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去,从来不把夸奖看得太重。

大公无私为工作。在村委会工作期间,由于村子财政困难,退役军人、五保户、残疾人等的保障金发放不起,林德华就组织村民捐款,自己带头捐出第一笔,还用自己的工资垫付保障金以及农业税。

实践团成员郭崇前表示:“林德华吃苦耐劳、埋头实干、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也是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和学习的精神内核,中国的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正需要千千万万个林德华共同努力!”



情系灯笼

色追敦煌

——文学院

“承风·载道”国学小课堂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宣传中华优秀家庭文化,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氛围,“承风·载道”国学小课堂在重庆市璧山区石河社区开展宣传家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系列活动。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马淋芝同学带来追寻敦煌颜色主题文化的第一课。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怀揣一颗童心,跨越时空,再度踏上了这片沙漠的热土,通过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敦煌壁画,追寻着敦煌色彩的痕迹,感受先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后,志愿者们与小朋友共同制作手工灯。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折叠、打钉、穿线……在耐心与恒心的加持之下,兔儿灯最终大功告成,孩子们脸上纷纷洋溢出满足的笑容。

此次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将传统文化和家风相结合,带领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元宵春节挂灯笼这一传统习俗的意义,也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团结和睦,共祝美好愿望”的家风文化。



汲取榜样力量

传承历史精神

——美术学院

 “七彩绘”社会实践服务团

綦江红色文化调研分队


近日,美术学院“七彩绘”社会实践服务团——綦江红色文化调研分队赴綦江区石壕镇石泉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干部也好,百姓也好,不管身担多少职位,都是农民出身,疫情、上山打火我都在,因为党员要冲锋在前”,已有55年的党龄老党员冯爷爷说到。在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冯爷爷在地方担任教师7年、当地民兵25年、治保主任18年,同时担任一届大队长,始终为人民谋福祉。问及工作经验时,冯爷爷耐心的叮嘱道:“年轻人想要大有作为,就要投入于基层中去,服务群众,奉献国家。”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采访其他居民,在石泉村一所老房子前的院坝里,一名95岁高龄的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党员和30年党龄的村支书给同学们讲起了峥嵘岁月和乡村振兴的故事,就此展开一场让人难忘的思政课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汲取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是老兵,是农民

更是綦江石壕的一份子!

——新闻与传媒学院

“超广角”团队


黝黑的皮肤上密布着褶皱,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整个人看起来精瘦又干练。他就是綦江石壕镇石泉村上的一位普通农户——黄德明,不仅如此,他还是参与过越南战争的退伍军人。近日,新闻与传媒学院“超广角”团队来到綦江石壕镇石泉村,采访当地退伍老兵

通过采访,团队成员了解到,黄德明16岁前往部队,在部队经历高强度练习,学习各项技能与知识。1978年年底,黄德明所在的部队被派遣参与越战,在他看来,作为后备军的日子是最难熬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走上战场会面临什么,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当逃兵,“很多跟我同龄的人牺牲在战场上,还有一些被炸断手脚,成为了残疾人。”

据悉,石壕镇作为红军长征在重庆唯一的过境地,以红色旅游文化闻名。黄德明告诉记者,政府近几年一直在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我们当地的百姓都很支持,政府要征地去建设旅游产业我们也是愿意的,都希望石壕能发展得更好。”



百亩沃土糯玉米

乡村振兴新方向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格物寻理”筑梦团


为切实感受乡村振兴发展状况,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格物寻理”筑梦团前往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与当地农业大户交流互鉴,和农业致富带头人学习“糯玉米”种植技术,探索“能带动人+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模式。

实践队员与万隆村书记就当地十年间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了解乡村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市级文明”乡村成就之间的探索过程。万隆村书记说:“万隆村实现三大转变,是当地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同探索的乡村振兴成果。”万隆村最先以附近地名“花坝”为思路,倡导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又因多种因素影响,决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基层干部实地考察当地情况后,因地制宜,挖掘“糯玉米”、“方竹笋”、“野蜂蜜”等自然产业,实现农村资源从“沉睡”到“唤醒”的逐步转变,增收产业取得重大突破。

随后,实践队联系到万隆村村民,前往种植基地,了解学习“糯玉米”产业种植技术。种植工人告诉成员们,每一个苗埋种的深度是有要求的,土壤也要厚盖保温膜,防止温度流失,保证玉米苗正常生长。经过一番学习后,成员们纷纷下地劳动,挖地、搬玉米苗、种玉米苗,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学习知识

领略自然

——生命科学学院

昆虫爱好者协会科普小队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爱好者协会科普小队以“探索无边,科普无限”为主题在杨家坪街道开展为期3天的系列科普活动,将植物、昆虫知识带进社区,与小朋友们一起体会自然科学的无穷魅力。

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植物,团队讲解员与小朋友一起共赴探秘之旅,在一个个小问题中与小朋友一起学习植物基本结构,了解各类结构作用,与小朋友们共同思考周边常见植物叶为绿色的原因,走进植物叶结构,探寻光合作用的原理与作用,讨论气孔开合的奥秘。在这个小课堂里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勇于思考,大胆设问、收获满满。

随后,讲解员为小朋友们带来细致的植物敲拓染植物书签制作讲解,其他队员协助小朋友完成作品的制作。蝉鸣伴着锤子的敲击声,在活泼的氛围中,小朋友们创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同时,成员们开展昆虫科普小课堂,为小朋友们讲解各类各样的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贴画等手工作品。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学习知识,领略自然”为主题,帮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科学知识,增加其对昆虫和植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走进自然课堂,领悟科学的奥秘。



深耕乡村沃土

践行青春担当

——经济与管理学院

“探振兴之路,筑复兴之梦”乡村振兴促进团


为引领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经济与管理学院“探振兴之路,筑复兴之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于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开展劳动实践。

在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成员们去到沃橘园帮助果农清理杂草,修剪多余的沃橘枝桠。烈日当空,但实践团成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热情高涨,干劲十足,让青春之花在沃橘林尽情绽放。劳动实践中,沃橘园负责人提到,凤冠橘的颜色相较于血橙稍浅,但在口味上却并不逊色。因此,促进团成员结合所在专业的市场营销、经济学等知识,依托专业优势“把准脉、开准方”,向负责人建言献策,在物流管理、营销渠道及产品包装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在实地实践的过程中,宣传人员全程拍照记录、制作视频宣传中华村的沃橘,推广销售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村沃橘,为发展乡村产业、农产品销售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重走红军路

赓续爱国情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绘往昔,创‘綦计’”

綦江红色文化寻访团


近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绘往昔,创‘綦计’”——綦江红色文化寻访团赴重庆綦江石壕镇石泉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石泉村陈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追寻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赓续爱国情。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铁的纪律,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不扰民、不打砸,更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吃住都在寺庙或户外自行解决。”冯成志小时候就在父辈的口中了解到红军长征经过綦江的故事,在红色故事红军精神的耳濡目染下,冯成志主动入伍,并参与到成昆铁路的建设。在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甚至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但所有战士都没有想过退缩,仍然每天干劲十足的投入到“成昆线”的建设当中去。其中有一段三百多米的隧道,冯成志和他的战友们用着最基础的工具仅用15天就挖通了隧道。

团队成员秦昊池表示:“走在长征路上,我深刻地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时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勇担新时代的重任,如先烈们一样为祖国的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青春正当时,志愿伴我行。重师青年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感悟时代发展脉搏,用青春践行使命担当,用行动为祖国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片来源于各学院投稿撰稿|杨玲珑
美编|马晓霞执行编辑|谭怀珣 李雨芯责编|邸少华 陈光敏 张耀匀总编|高菁励





更多精彩推荐



【百日冲刺】重庆师范大学百日冲刺攻坚系列行动——直播带岗招聘会即将拉开序幕

重师“三下乡”(六)|实践进行时,我们在路上

滴!你有一份学习打卡待查收~


“重师青年”团宣新媒体矩阵平台:微信、微博、QQ、抖音以及哔哩哔哩五大线上平台等你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